合江籍烈士55年后回归故里
2020/5/28
曾德奎与杨洪武签署转移安葬文件
“荔城儿女迎英魂,符阳英烈归故里”。近日,程睿才、代善之两名合江籍烈士回归故里,安葬于合江县烈士陵园。而在这两名烈士回归故里的幕后,有这样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寻觅
川黔共筑烈士回家之路
早前,贵州省六盘水六枝特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在清理散居烈士墓的时候,在一处深山丛中发现了合江籍烈士程睿才、代善之的烈士墓。他们迅速致电合江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告知此事。
然而,因烈士信息不全,牺牲年代久远,行政区划多次变更,两位烈士信息都只有两个:墓碑上刻着的合江望龙区大渡口人以及安葬时间。
为烈士找亲人,为亲人找烈士,这是退役军人事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合江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收到信息后第一时间发起寻找烈士后人的工作,并利用已有的大数据,发动望龙镇周边相关村退役军人服务站,多方查阅,反复比对资料,多处走访,接力寻找,48小时后,终于得到一丝线索:原来望龙区当时划分行政区域时有一部分是规属到了现在的白米镇。经过数天的摸排走访,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了两位烈士的亲人。只是当年程睿才和代善之入伍当兵前并未成家,现父母皆过世,家中只有他们的同胞弟兄。
随后,合江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曾德奎立即带队前往烈士亲人家里,告知烈士亲人烈士遗骸已经找到,与他们深切探讨烈士遗骸安葬事宜。已到古稀之年的程睿清是烈士程睿才的兄长,老人激动地讲述着弟弟程睿才的过去,涕泪纵横。他表示,要把弟弟接回家,给自己的子子孙孙讲弟弟的英雄故事,让英雄的光荣传承下去。
代善之的弟弟代善权在讲述当年哥哥外出当兵及后来牺牲被评为烈士时的情景也是十分动容:“哥哥是一家人的骄傲,我们都以哥哥为荣,现在哥哥的遗骸找到了,我要亲自去把哥哥接回来,弥补家人的遗憾,让哥哥归乡!”
回顾
舍身忘我投身祖国建设
1958年,铁路进入乌蒙山区,拉开了滇黔铁路最壮观的一幕。乌蒙山气势磅礴,列车像一头巨蟒,时而盘旋在半山峭壁之上,时而破壁而入穿山而过,在列车上难以看到下面是否有河流,入目皆是山头;可以想象当时铁路兵在修建铁路时的艰难。
滇黔铁路于1958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全线隧道187座,延长80公里,桥梁301座,延长20公里,桥隧总延长占线路长度的16%,为了按时完成任务,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一、五、六、七师接受任务后,在郎岱(今六枝特区),普定、毕节、大方、剑河、翁安等铁路沿线驻扎动工,当时修建铁路少有机械,用的都是血肉之躯,战士们打桥梁、打隧道、搬石头、放炮、打混凝土、架铁路,工作极为艰辛。由于铁道兵当时没有防备瓦斯爆炸等工程设备,从开工到结束,发生多次死亡事故,牺牲的士兵里,20多岁的占了大多数,他们把最好的芳华奉献给了祖国,身躯却散葬在铁路线的各个地方,程睿才和代善之也是其中之一。
程睿才、代善之都生于1943年,四川省合江县大渡口人,是铁道兵某部战士。
1965年8月,时年22岁的程睿才和代善之在六盘水六枝特区参与修建滇黔铁路时,遭遇意外,不幸牺牲。受当时条件限制,程睿才和代善之被战友埋葬在铁路线附近的山坡上,从此青山为伴,常年累月看着奔驰的钢铁长龙穿梭在峡谷绝壁之上为云贵高原带去经济生机。
归根
奔赴千里迎接烈士遗骸
青山处处埋忠骨,岁月流逝半个多世纪,如今他们终于“盼到了”回家!
5月18日,经过一天的奔波,临近傍晚终于达到六盘水,合江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曾德奎和六枝特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杨洪武进行了简单的交接仪式;程睿才的侄子和代善之的弟弟带着感谢,神情激动,紧紧捧着亲人的遗骸盒。
为让烈士早日回家,曾德奎一行不顾疲惫,昼夜兼程赶回合江。5月19日早上六点,在合江县烈士陵园,众人神情肃穆,小心翼翼地把两个遗骸盒放入墓中;烈士程睿才和代善之的亲朋在墓碑前长跪不起,说着他们离家五十多年的往事,仿佛一朝就想倾尽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500公里,55年,两万余天,烈士程睿才、代善之终于“回家”了。如今,合江县烈士陵园又新增了两个烈士墓,烈士虽已安息,但精神却永远长存,两位烈士与已安葬的107位烈士共同长眠于合江县烈士陵园内,供后人追思和缅怀。
“谢谢您们!让我的家人回来了,您们辛苦了。”面对烈士家属的致谢,曾德奎表示,其实,要感谢的不是我们。正是有像程睿才和代善之这样千千万万的英雄前赴后继的牺牲奉献,才有国家今天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要感谢的是这些为新中国奋斗的无数英雄儿女。
下一步,合江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定将不忘初心,继续做好寻找遗失在外的烈士遗骸,烈士陵园修缮等工作,用实际行动来告慰英灵,继承和发扬烈士精神,学习他们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更好地服务退役军人,彰显党和政府的关怀。 (本报记者
李芊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