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刊-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二版 >> 正文

大英县“四措并举”优化调整学校布局

2021/12/23

为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促进教育公平,大英县着力打通城乡教育“壁垒”,破解城区学位紧张、城乡师资不均、教学水平分化、农村校舍闲置等“城挤、乡弱、村空”问题,推动校点布局与人口流向配套、师资力量与就学需求对应,精准提升农村办学水平、推动城乡教育供给质量整体提升。

“三个集中”优化学校布局

针对全县优质教育资源总体有限且城乡间、校际间发展不平衡问题,大英县按照“适度超前规划、相对集中办学”思路,推动教育布局从分散低效型向集约高效型转变,使学校发展更均衡、学生就学更方便、接受教育更公平。

幼儿园向人口聚集区集中。全县9个镇场镇人口聚集区均建设一所公办幼儿园,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就地入学”。

小学向中心镇集中。以保留中心小学、新建中心小学、设置教学点等方式,整合师资力量向集镇和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的镇中心小学转移,着力构建以城镇小学为主,教学点为辅的多元协调发展新格局。

初中向区位优势区集中。按照“合理布局、效益最大”原则,撤并教学质量低、生源相对较少的农村初中,以“扩容”方式改建区位优势明显区初中,满足周边乡镇就学需求。

目前,重点推进“空心学校”、生源严重萎缩的100人以下小规模学校(含教学点)的撤并整合,已撤销民主初中和石门崇英村小、安乐蓄金村小等5个教学点;撤销高峰小学、江平小学2所学校,分别暂时作为通仙小学、金元镇小学的教学点;同心小学停招初一新生,为持续优化学校布局调整创造条件。

“三个抓实”全面安置学生

随着学校布局的优化调整,打破了固有的行政区划界限。大英县坚持提前谋划、宣传引导、意向摸排,顺利完成被撤并学校学生全面安置,确保“应读尽读”。

抓实调查研究,做到“一户不缺”。召开校园长座谈会5次、师生及家长恳谈会19次、发放问卷调查490份、走访镇村干部23名,确保户户见面,广泛征求师生、家长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镇村干部意见建议,合理制定学生安置方案。每月召开基础教育学校布局工作推进会1次,充分掌握2021年9所被撤并学校学生的基本信息及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及时协调解决工作推进的相关问题,为学生分流安置创造有利条件。

抓实宣传引导,做到“一个不少”。成立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推进领导小组,指导被撤并学校和接收学校开展入户走访123人次、电话访谈50人次,实现布局调整政策宣传“一个不少”。督促接收学校对住宿楼、食堂等功能室提档升级,解决学校布局调整后学生住宿、生活等后勤保障问题,彻底打消学生及家长后顾之忧,为学生分流安置奠定物质基础。

抓实三类入学,做到“一个不差”。组织教师263人次通过家访、座谈、电话沟通等方式,对分流学生就读学校意向进行恳谈交流,做实做好意向摸排统计。综合考虑学生家庭距离就读学校远近、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尊重学生及家长意愿,采取“就近入学、寄宿入学、救助入学”三种方式,协调接收学校全面做好接收准备,暑假前组织分流学生153人次到接收学校参观体验,了解接收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教育管理,明确暑期注意事项及学业要求;安排教师做好分流学生跟踪关爱服务,每月与分流学生电话或面对面交心谈心一次,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为每一名分流学生尽快融入新环境愉快学习、健康成长奠定思想和情感基础。

目前,2021年被撤并9所学校的160名学生已全部安置到中心小学和镇初中等校学习,确保被撤并学校学生人人能上学、上好学。

“三种方式”合理分流教师

针对校点新布局下被撤并学校教师的“进退留转”问题,大英县将教师分为“学校领导、普通教师和临退休教师”三类,分类施策进行分流安置,推动全县教师队伍优化重组。

竞聘上岗重人才。对于撤并学校的领导,综合使用调剂到学校其他领导岗位、参与普通教师竞聘上岗等方式予以消化。

双向选择聘良师。重新核定学校建制,调整学校教师自行选择竞聘上岗去向;对落选人员实行待岗管理,待岗管理结束后,符合条件的在空缺岗位中参加竞聘上岗,对连续三年未竞聘上岗的予以解聘。

综合施策安临退。对被撤并学校临近退休不足三年的教师,采取“就近学校直接聘用一批,随学生分流安置一批,教辅转岗一批”等方式进行安置,逐步消化超编教师。

目前通过竞聘合理调剂干部12人;通过双向选择辞聘1人,考调进城13人,到农村缺岗学校应聘32人,就近调剂7人;安退临退教师25人。

“三种类型”优化处置校产

为避免被撤并学校资产“撂荒”,大英县实施闲置资产转化利用工程,全面清理学校闲置资产并登记造册,针对性开展改造处置,深入推动校舍功能转换、保值增效。

资源利用型。根据各地学前教育入学和寄宿制集中规模办学需求情况,将部分地段较好、设备功能齐全的闲置校舍改建为公办幼儿园和邻近学校寄宿宿舍,巩固学前教育“80、50”目标,建好住宿配套设施,确保“应住尽住”。已将撤销的民主初中校舍整体移交给民主小学用于体育、艺术的功能室及活动场所,将原金元镇小学校舍改建为现金元镇小学学生宿舍。

功能拓展型。对部分被撤并学校闲置校舍进行功能改造,用于建设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基地、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增值育人效益。目前将隆盛镇民主初中闲置校舍用于打造“隆盛镇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培养学生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全面发挥劳动教育育人功能。

合理处置型。将被整体搬迁后位置集中的象山小学、隆盛小学校舍整体移交给镇政府办成社区办公室和便民中心,有效改善镇党委政府基层办公条件;将已撤销后位置偏远的民主飞钟寺等5所村小教学用房全部移交给相应村委会作为办公用房使用,助推乡村振兴发展,促进学校布局调整被撤学校资源保质增效。(本报记者 李芊浔)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 蜀ICP备170070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