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刊-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二版 >> 正文

建好小小服务站 发挥尊崇大作用

2022/4/28

——记阆中“全国百名优秀站长”宋青龙

【编者按】 阆中,作为古战场的兵员、粮草囤积供应的后方基地,自古以来与“兵”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千里驿道流淌下来的沧桑岁月中,滚滚铁骑战军铸就了驿道兵魂,演绎了一个又一个军人和驿道的故事。自2019年2月26日,国家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挂牌成立后,在蜿蜒千里的古蜀道上,数以万计的“老兵驿站”蓬勃兴起。本期走进“世界千年古县”阆中,聆听阆中市江南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宋青龙的故事。


市局领导来站督导服务体系建设


部队领导到站指导工作

走访慰问在武汉抗疫一线的现役军人亲属

时下,走进江南街道、金银观社区、白溪村等退役军人服务站,接待室、光荣墙、荣誉室、图书架、档案柜,一应俱全、宽敞亮堂、窗明几净,老兵驿站处处彰显“温馨港湾”的丰富内涵;案台上,一本画册,一本意见簿,一张光碟,一个老物件……点滴之间尽显细腻温情,无不给人“家”的温暖。

其间,三三两两的退役军人或健步而行,或步履蹒跚,或拄杖或坐轮椅相聚于这“心灵的港湾”,遥叙当年兵营之英武,畅谈家常事务之长短。这时候,最为繁忙的当属宋青龙了,他总是一张笑脸、一把椅子、一杯热茶地热情服务,老兵们都兴高采烈地赞誉:“这里可比家里要安逸得多哟!”

前行不忘来时路,初心不改梦归处。从中央警卫团到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宋青龙坚持退役不褪色,在家乡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带领全片区一千多名战友一起工作转轨、事业转型,着力推进退役军人事务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帮助退役军人把创业梦想植根于乡土之中,向属地退役军人广泛传递着党和国家的尊崇与关爱。

蜀道兵魂初长成 大山之子勇参军

宋青龙常说:他是大山的儿子。

1977年,宋青龙出生在阆中市双龙镇“圆通庵”村的一个普通农家。

在大山怀抱里出生,在古蜀道驿站边长大,从记事起,宋青龙便与“兵”字结下了深厚情谊。

1993年,年仅21岁的宋青龙跨出家门,应征入伍投入到戎装行列,并被分配到了北京中央警卫团。

作为一个大山深处的山里娃,能进入到世人向往的全国政治文化中心——首都,这是他平时做梦都没能想到的。

在北京市景山后街米粮路胡同的一座灰墙粉瓦的普通院落里,宋青龙在哨岗上度过了难忘的四年军旅生涯,从士兵到班长、分队长,由于他积极的工作态度和出色的工作表现,先后三年被评为优秀士兵,前后获得四次嘉奖。

1997年12月,宋青龙脱下戎装换农装。又一次回到阆中双龙镇圆通庵村,从繁华的大都市回到沉寂的小山村,环境的骤然变化,加之一身摘掉了领章帽徽的军装,使宋青龙这个“大山的儿子”也一时觉得很不适应,心中感到一阵阵失落。

但他从来没有想到,脱下军装22年后,还能与‘橄榄绿’再结前缘。2019年,阆中市江南街道办事处成立退役军人服务站,街道党工委一张任职文件,宋青龙被任命为首任站长。看到手中的任职文件,宋青龙无比激动,眼睛里泪光闪烁……

转岗新时期“哨位” 建好尊崇服务站

“乡村社区站是直接联系和服务的前沿阵地,更是贯彻执行新时期党和国家关于退役军人工作方针政策的‘末梢神经’。”宋青龙表示:“这相当于到了新时期掌握和了解广大退役军人实际情况的一个新的‘哨位’,我更要做好各级退役军人机构服务退役军人的这个‘触角’。”

江南街道办事处辖6个村、11个社区,现有退役军人1377人,其中重点优抚对象606人,退役军人服务站建立以前,这些战友老兵没有一个活动的地方,宋青龙想起自己这个首任站长感到很是揪心,“一定要为退役军人建个家”成为了宋青龙首先要做的事。

说了就干,定了就办。走马上任后,宋青龙延续着雷厉风行的军人作风,一门心思扑在了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建设上,先后为辖区选配了19名工作人员,筹集到30万工作经费,迅速建起了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1个、村(社区)服务站17个。

但宋青龙觉得还不够,“家”可不只是有房子,还得有温馨、有温情、有温度。于是,他率先在服务站倡导“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杯热水,一把椅子,一站服务,一办到底”的“六个一”服务承诺,积极创新拓展“发放一张服务卡片,参加一场生日祝贺,举办一次追悼会”的“三个一”服务规范,主动探索了“三室一窗口”即办公室、接待室、活动室、政务大厅窗口的特色做法。

同时,将全街道16个村(社区)服务站的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年度目标考核,实行量化计分,百分制考核,实行一月一考核,一季一通报,半年一总结,一年一奖惩,全程公示公开,实行“阳光政务”,并对本站的工作也实行自我加压,每年利用“八一”建军节召开座谈会之际,由参会的退役军人进行背靠背的满意度测评,连续两年满意度均为100%。

在宋青龙的带领下,江南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标杆退役军人服务站”“枫桥经验示范站”,而他自己也被退役军人事务部表彰为“全国百名优秀服务站长”。


慰问退役老兵邓洪清

办站兴家明细帐 弘扬尊崇好风尚

“办站兴家,这只是在‘路漫漫其修远兮’的退役军人事业征程中迈出的第一步。”宋青龙说,要树立尊崇意识,弘扬尊崇之光,走好尊崇之路,真正把退役军人服务站办成“老兵驿站”“温馨家园”,作为站长必须当好“明白人”。

于是,他又建起了“明细账”,辖区1300多名退役军人,600多名优抚对象,年龄60岁以上的占三分之二,在本地养老的913人,常居外地5人,家庭经济较为困难的167人,常年身体患病的185人,其中生活不能自理的2人,患有重病的36人。他把“明细账”建档立卡,登记造册,写在纸上,记在心上,自始至终紧紧围绕“家”的标准为退役军人提供走心、贴心、暖心的服务。

2020年9月,建国前入伍的一名退役老兵身患癌症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突然给儿女们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能把退役军人服务站的领导同志请到家里来,一是感谢他们多次的关心看望,二是当成“娘家人”陪他过一个愉快的90岁生日,这样到他死的时候也能安心。

宋青龙接到邀请后,没半点推辞。到了生日那一天,他置办了蛋糕和贺寿物品,并邀请办事处领导和人武部、民政所的干部一道前往其家中祝贺,还送上了2000元慰问金,老人坐在木椅上,穿上了原来的旧军装,戴上了他获得的奖章,一直高兴地合不拢嘴,翘起大拇指由衷地称赞党和国家的政策好、娘家人好!时隔不久,老人安详地走了,宋青龙又赶去参加追悼会,久久地在墓碑前伫立。

2020年,得知国家将颁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消息后,阆中籍志愿军老班长岳中良非常想在10月31日,同时也是他85岁生日那天戴上这枚纪念章。按照相关程序,纪念章发放要经过登记,统计,申报和相关资料核实等环节后再统一发放。为了能满足老人的心愿,得知情况后,宋青龙决定特事特办,及时向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及相关部门汇报并说明了情况,几经研究请示后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同意。

老人生日当天,是周末双休日,天还下着沥沥细雨,宋青龙考虑到老人年纪大行动不便,于是亲自到市局代领后又冒雨把纪念章送到了老人居住的小区。经现场核实身份与查阅相关资料后把纪念章送到老人手里,老人顿时感动得热泪盈眶,并在家里为宋青龙准备了丰盛的家宴。

三年来,通过常态化大走访、全面信息采集建立起来的完整档案,成为了宋青龙的办事指南。从上级文件、就业创业、常态化联系、优抚优待、矛盾化解信息台账到走访慰问、疫情防控、光荣牌悬挂、退役军人心理咨询等工作台账,每一个人的信息在服务站的“明细帐”上都有详细的记载。

躬身山乡心连心 扶危济困动真情

对于特殊困难退役军人,宋青龙更是时时牵挂于心。他常说,服务站工作必须要具备“看家本领”:把底数摸清楚,把关爱送到家,把帮扶做到位,把困难解决掉,把矛盾化解好,才能真正在尊崇路上发挥大作用。

辖区内有一名伤残军人侯朝江,现已70多岁,是解放战争中起义部队国防纪念章的获得者,退役回乡后因患上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而丧失劳动力,大儿子因得了白磷病,外出务工都没人招用,幺儿子在山上放牛时又意外身亡,全家经济十分困难。侯朝江找到站上要求解决低保,而低保本身不属于退役军人部门的职能,宋青龙了解到这一特殊情况后,没有半点推却,主动联系办事处分管领导和民政所等部门一道前往离镇边远之地,还步行一大段土路亲自登门了解情况,填报了解决低保的相关申报资料,并代表退役军人服务站又给予了1000元现金表示慰问。

伤残军人杜永焕,年高90余岁,系抗美援朝老兵,多次生病住院,宋青龙都亲自到医院陪护看望,送上慰问品及慰问金;每年“八一”、春节,宋青龙都要开通视频电话,利用微信逐一慰问辖区内在外地居住养老的退役军人,逐一了解老人们身体、生活状况......对于重病、身体残疾、年龄大等困难退役军人,宋青龙还专门发放了一张特制卡片,印上办公和个人联系电话,及时为困难对象提供办理住院、医疗补助、大病救助、优抚对象申报、特殊困难救济申请等事项服务。

让信息多跑路,让退役军人少跑腿,这是宋青龙工作中遵循的办事原则。白溪村80多岁的退役军人李胜民,在新疆乌鲁木齐养老,去年得了一场重病,住院几个月,宋青龙以发红包的形式送去了慰问金。老人病愈出院后,第一个电话就打给了宋青龙,对“娘家人”的关心关怀表示了诚挚的谢意,并利用微信视频向他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三年来,在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的工作指导下,宋青龙秉承“退役军人的需求就是退役军人工作者的指令”,坚持躬身山乡,带领片区17个退役军人服务站建立起退役军人包联制度,定期走访退役军人,了解退役军人思想动态和所急所需所盼,力所能及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与广大退役军人系起心连心的纽带,架起手牵手的桥梁。


送立功喜报到家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教学

迷彩群芳战疫情 创文创卫亦创业

在宋青龙看来,离开军营,变的是战场,不变的是使命与担当。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紧急关头,宋青龙挺身站到了第一线,他积极动员辖区30名年轻力壮、身体健康的退役军人,组建抗疫先锋队,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巡回在防疫抗疫重点的6个社区,开展上门登记、宣传、组织消杀等工作,在乡村重点路段、小区重点地段设卡置岗,严格盘查进出人员,耐心劝返外来人员,通过严防死守,全辖区10余万人无一例新冠肺炎感染者,更无一例疑似病人。

疫情的阴霾还未散去,宋青龙又带领先锋队担负起了新的使命,成为了一支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的突击队、志愿服务队,深入各个社区,广泛宣传创文创卫的重大意义,带队打扫公共区域清洁卫生,带头开展交通文明劝导,在各个交叉要道轮岗值守,助力阆中捧回了“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两项桂冠,夺取了创文创卫工作的全面胜利。

如今,在宋青龙的带领下,先锋队常态化组织开展应急演练、集中培训,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广泛活跃在森林火灾、防汛抢险、水电气民生抢险等急难险阻现场,成为了江南街道山乡街头的一支生力军。

值得一提的是,江南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成立后,宋青龙还积极引导各服务站搭建就业平台,助力退役军人创业梦想,帮助广大退役军人创业跑项目、找门路、联系专技人员,着力培育了一批“农老板”,助力当地发展了一批“迷彩商”,让退役军人充分发挥作用,当好基层治理的领头雁、脱贫攻坚的排头兵、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 蜀ICP备170070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