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刊-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二版 >> 正文

乐山市金口河区“五坚持”抓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

2022/5/19

近年来,乐山市金口河区把片区划分作为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片区划分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市委、市政府赋予“发展高山农业、山地旅游,打造四川彝区乡村振兴示范区”的功能定位,创新1个工作专班、1轮专题调研、1场现场踏勘、1次问卷调查、1批入户走访、1次风险排查“六个一”工作法,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专班,深入5个乡镇、25个村、5个社区,召开座谈会64场次,访谈党政干部、乡贤能人等3600余人次,召开专项小组会、政府常务会、区委常委会11次进行讨论完善,形成了符合金口河区资源禀赋、产业特点的2个镇级片区,7个村级片区县域内片区划分方案。

在大瓦山高山农旅片区,整合了区域内老鹰茶、永胜腊肉、天麻酒、油用牡丹、川牛膝等特色农产品,大瓦山、国防战备库遗迹、乐西抗战公路遗迹等文旅资源,以大瓦山旅游综合开发、省级星级农业园区创建为抓手,推动业态、文态、形态深度融合。涉及范围包含永胜乡、金河镇2个乡镇,11个行政村,1个社区,户籍人口1.53万人,常住人口0.93万人,面积298平方公里。

在大峡谷生态文旅片区,依托区域内绿色生态资源丰富、民族特色文化浓厚、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特色产业布局合理等优势,加快枕头坝二级、沙坪一级水电站、峨汉高速、成昆复线等重点项目建设,壮大发展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鲜活农产品冷链仓储,打造生态宜居、交通便利、产业兴旺的生态文旅融合发展片区。涉及范围包含永和镇、和平彝族乡、共安彝族乡3个乡镇,14个行政村,4个社区,户籍人口3.28万人,常住人口2.94万人,面积300平方公里。

7个村级片区,以“区域特征相近,便于统一规划;产业资源互补,发展层次相仿;功能定位明晰,便于连片发展;配置资源方便,有利项目投放”的原则,划分了瓦山农旅片区、民主药茶片区、吉星药蔬片区、铜河经林片区、象鼻生态片区、桠溪林果片区、新民果旅片区。

为切实推动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乐山市金口河区构建了“1+2+3”领导机制组织推动。“1”即成立一个领导小组,由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今年以来先后召开4次领导小组会、专项工作会研判部署、组织调度。针对今年工作,及时制发《金口河区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专项工作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压实123项具体任务。“2”即成立二个片区联合党委,落实2名区委常委担任片区联合党委书记,中心镇党委书记担任副书记,统筹抓好片区规划编制、中心镇培育等工作。“3”即成立“两项改革后半篇、片区工作、片区乡村规划编制”三个工作专班,抽调相关部门的精干力量和专业技术人员集中办公,分类负责工作推进,有效保障各项工作落实。

坚持“党建引领”,畅通运行体系。建立“区委指导—联合党委领导—乡镇党委落实—村(社区)党组织和产业党支部配合”的工作机制,目前联合党委有人员、有阵地、有制度、有任务,运行规则、项目建设、产业布局等均规范上墙,确保联合党委成立后有阵地议事、有人员办事,上下级一盘棋一条心一股劲。用好“鸽鸽讲堂”“党员联系户”“村民说事”等载体,构建“片区联合党委+乡镇党委+村党组织+村民小组党小组+联系党员+农户”六级精细化治理体系,构建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的现代化治理格局。

坚持“多规合一”,精心编制规划。成立由区自然资源局牵头,12个区级部门、5个乡镇共同参与的规划编制专班,并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在每个镇级片区、村级片区配备1名乡村规划师。印发《金口河区乡镇级片区专项规划编制清单》,明确牵头单位、配合部门、完成时限。落实467万元用于国土空间规划和4个村级片区规划编制,明确安排730万元用于2个镇级片区、3个村级片区和13个专项规划编制。同时建立片区规划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片区联合党委书记每季度召开联席会议,研究推动工作,协调解决问题。目前,2个镇级片区规划和4个村级片区规划已完成招投标前期询价工作,预计9月底前完成;剩余3个村级片区规划预计年底完成。13个专项规划预计9月底前完成。

坚持“项目打底”,推动片区发展。前期,立足市委对金口河重点发展“山地旅游,高山农业,打造四川彝区乡村振兴示范区”的安排部署,针对两个片区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谋划生成片区重点项目(2022年—2025年)96个,总投资67.34亿元,其中,大瓦山片区项目42个,总投资45.64亿元;大峡谷片区项目54个,总投资21.7亿元。2022年计划实施项目88个,计划完成投资11.84亿元。在大瓦山高山农旅片区,重点打造以药蔬产业为主导的“高山药蔬产业带”,以永胜川牛膝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为中心,发展川牛膝1.5万亩,实现产值1亿元,争创省级星级园区;以金河黄柏+马铃薯现代农业园区为中心,发展黄柏1万亩,实现产值9000万元,争创省级星级园区;以金河蔬菜+马铃薯现代农业园区为中心,发展蔬菜5000亩,实现产值3000万元,争创市级园区。力争“十四五”期间,再创国家级AAAA级旅游景区1个,建成省级农业园区2个,旅游业增加值40亿元,辐射带动全区1.2万人就业,片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3万元以上。在大峡谷生态文旅片区,重点打造以茶蔬产业为主导的“高山茶蔬产业带”,以胜利老鹰茶+大豆现代农业园区为中心,发展老鹰茶0.6万亩,实现产值6000万元,争创市级园区;以蓝莓+马铃薯现代农业园区为中心,发展蓝莓0.4万亩,实现产值8000万元,争创市级园区;立足永和镇、共安彝族乡、和平彝族乡高山蔬菜种植基础,发展高山蔬菜1万亩,实现产值6000万元。力争“十四五”期间实现产值20亿元,利税1亿元,片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万元以上。同时,建立项目推进“红黑榜”,年初梳理形成重点项目台账,逐项明确牵头县级领导、责任部门、完成时限等,每季度末通报项目推进进度,并通过“红黑榜”表扬先进、通报后进,倒逼项目推进。目前,2022年计划建设的88个项目,加快前期58个、在建29个,完成投资2.4亿元。

坚持“抱团发展”,助力群众增收。结合村级特色资源分布情况,推动特色产业抱团发展,成立镇级集体经济组织1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26个,全面推进7个中省财政扶持村集体经济项目落地开花,发展高山茶蔬、高山蓝莓、老鹰茶、乌天麻、蜂蜜加工、畜禽养殖等系列特色产业集体经济项目87个,村均收入8.42万元。其中共安彝族乡象鼻村,和平彝族乡迎新村,永和镇新民村和新乐村,金河镇曙光村,永胜乡瓦山村和桅杆村7个村收入10万元以上。共安彝族乡新河村,和平彝族乡桠溪村和蒲梯村,永和镇黎明村和罗回社区,永胜乡顺河村6个村收入5-10万元。

坚持“服务便民”,夯实基础保障。延风中学高中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楼改造完成景观打造,区幼儿园、永和镇中心幼儿园积极创建乐山市民族地区“学前学会普通话”示范园;探索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加快“大瓦山中医药生态养生园”创建;持续提升养老育幼基本公共服务能力,5个乡镇困难家庭老人适老化改造有序推进,共安彝族乡新河村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竣工投用;加快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完成区级应急指挥信息系统部署;完善镇村便民服务体系,推行“一窗综合受理”模式,落实水、电、气缴费等便民服务事项“应进必进”。全面推进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滨河路改造、红华生态长廊、乡镇干部周转房项目,改建公路21.8公里,建设金口河枢纽站,完成农网改造43公里,户表安装1176户。

下一步,乐山市金口河区将继续强化规划编制引领,发挥区乡村规划专班对规划编制的牵头总揽作用,组织牵头部门抓好13个专项规划编制,严格审查把关,同时将专规内容及时纳入乡镇级片区国土空间规划、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探索建立与乡镇级片区国土空间规划同步的专项规划定期评估机制、动态调整机制和实施监管制度,确保规划有效实施。强化重点任务推进,定期发布重点任务工作清单,实行“月调度、季拉练”,每月调度1次工作推进情况,分析研判存在的问题,对片区打造、中心镇培育等重点任务,开展现场拉练比拼;强化资金保障,引进企业投资200亿元,积极对上争取专项债券10亿元,配套本级资金,通过旅游开发、产业发展等,高质量推进2个片区建设。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切实发挥片区联合党委统揽作用,加强“后半篇”文章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改、经信、文体旅游、自然资源、农业农村、乡村振兴、民政、住建、交通等重点部门的沟通对接,统筹抓好片区规划编制、片区打造、中心镇培育等工作;同时,强化总结提炼,积极上报金口河做法,为全市、全省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贡献金口河样本。(本报记者  李芊浔)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 蜀ICP备170070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