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刊-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二版 >> 正文

我省持续深化社会救助领域改革 提升困难群众幸福指数

2022/5/26

近年来,四川省民政厅聚焦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创新深化服务方式与内容,提升服务质效,加快构建以基本生活救助为基础、以专项救助为支撑、以关爱帮扶为延伸、社会力量深度有效参与,分层分类、城乡统筹、兜底保障功能全面发挥的社会救助体系,实现了困难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提升。

以人民为中心,促进服务管理转型升级。深化社会救助领域“放管服”改革,健全社会救助服务线上线下办理机制建设,提高困难群众识别精准度和救助帮扶时效性。构建低收入人口“信息采集—动态监测—预警核实—救助帮扶—数据归集”闭环,提高服务效率;“天府救助通”智慧救助平台全面接入国家和省级政务服务平台,社会救助全业务纳入“一网通办”事项,为困难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救助事项申请、办理、查询等服务;启动“省内通办”,对省内户籍、跨市(州)常住的困难群众实行“网上办、就近办、协同办”,解决困难群众异地申请救助难问题;投用无纸化办公系统,取消可以通过部门间信息共享查询的证明材料,实现“业务数据多跑路,困难群众少跑腿”。连通民政救助业务端、财政监管端、一卡通发放端,实现“对象台账网上走,服务效率大提升”。2021年以来,全省通过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天府救助通”、微信公众号、基层服务终端等线上线下申请救助近55万人次。

以兜底为基础,强化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建设完善省级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信息平台,全省已采集541万低收入人口数据。制定规范,提高数据采集质量,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将低收入人口全口径数据全量上传民政部金民工程;完善机制,依托厅际联席会议,与各成员单位建立合作机制,共享“一平台两网站”。通过政务云资源共享和大数据运算分析,先后比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医保、残联、脱贫人口等数据超2000万条,累计预警2.2万人次。实现精准、高效、智慧救助,由“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

以发展为导向,推进社会救助分类完善。构建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推动救助制度向常住人口覆盖、救助政策向低收入人口延伸、单项救助向综合救助转型。将农村危房改造等补助范围拓展到易返贫致贫人口和支出型困难家庭,将低收入人口中的重点人群纳入医保、社保资助参保范围。加强残疾人、农村“三留守”人员等特殊群体关爱服务,特困供养、孤儿保障、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等实现调标。截至2021年底,全省共有418万低保对象,其中159万农村脱贫人口纳入兜底范围。实施“物资+服务”综合型救助,健全完善基本生活救助、专项救助、关爱帮扶等兜底保障3大体系,创新实施养老服务、未成年人保护、残疾人福利等基本公共服务3大工程,培育发展养老服务、康复辅具、社会工作服务等民生领域3大产业,从保障基本生活向社会风险防范、发展能力提升、社会资本培育等方面延伸。

以关爱为延续,激励引导社会力量深度参与。完善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政策措施,将社会救助服务中的事务性、服务性工作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建设省、市、县、乡、村五级社会组织孵化培育体系,实施社区社会组织“双千”孵化培育工程。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支持慈善组织通过设立各类专项基金、帮扶项目开展慈善救助。汇聚社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推动慈善事业、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进乡村。支持建立村(社区)基金(会)、慈善超市等;在82个县(市、区)开展社工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建设志愿服务站点,引导志愿服务组织、社会爱心人士开展扶贫济困志愿服务。

下一步,四川省民政厅将推动社会救助改革实践不断走向深入,形成更加统筹有效、梯度有序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提供更加丰富多元、水平适度、规范透明、饱含温度的社会救助服务。(本报记者  邓艺)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 蜀ICP备170070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