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刊-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二版 >> 正文

“苦累是光环!” 退役后,他甘当“城市美容师”

2022/12/15

服役七载,他常年穿梭于川藏高原,爬雪山、过草地,用青春写下“高原生命线”的传奇生涯;脱下军装,他坚持二十年如一日,顶严寒、冒酷暑,用汗水扮靓街巷,描绘城市美丽画卷。他就是,南部县环卫局车队队长、退役军人李中学。

退伍不褪色

在平凡中建功绩

1985年10月,李中学应征入伍,成为一名汽车运输兵,期间常年穿梭于川藏高原,多次得到部队嘉奖,并荣立三等功一次。1988年7月,光荣入党。

1992年,李中学复员到地方,并于1993年应聘到四川省南部县环境卫生管理所从事垃圾清运工作,虽是单位颇有技术含量的驾驶员工种,但他的薪资与同期退役的战友相比却仍显微薄。

“凭你这手技术,随便到哪家企业跑运输,每月都要挣个千儿八百的,为什么却偏要开这又苦又累的环卫车!”李中学说,最开始选择当一名环卫工人的时候,父母、妻子包括战友都是不支持的。

“但我还是想为国家做点什么。”在李中学看来,城市的环保事业责任重大、意义重大,所以还是毅然选择了环卫工作,并在这个脏、险、苦、累的平凡岗位上,一干就是20余年。

20余年来,李中学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没有休过一次病假,更没有请过一次事假,他始终咬紧牙关,坚守在驾驶岗位上。“不是我不想休息,而是单位每个驾驶员都在超负荷工作,加上环卫经费短缺,没有多余的资金再聘驾驶员。”李中学说。

因为作息时间影响,面对家庭的聚餐、朋友的邀约,李中学也总是缺席。每天早上五点半上班,要到中午十一点,下午三点要上到晚上到十点半才下班。20余年来,李中学几乎没有时间好好吃个早饭,经常都是饿着肚子开车,实在挺不住了就啃个馒头当早饭。

由于车辆较少、中转站分布有限,李中学一个人就承担了老城区近四分之一的垃圾清运任务。在春节前后,通宵工作是常有的事,李中学便在驾驶室准备一床被子,期间偶尔累了就在驾驶室打个盹。“我自己脏点苦点累点不算什么,我们的城市环境干净卫生就行了。”李中学总是这样说。

环卫车辆因出勤率高、机械磨损快、被腐蚀可能性大,所以大多数车辆的维修费用偏高、使用寿命较短,但李中学经手的车辆却与众不同。据不完全统计,20余年来,得益于他精心的爱护和保养,同时对车辆化油器等节油部位和其他影响车辆油料消耗的部位进行了技术革新、在行车中无故不轰空油门、尽量保持中速行驶并做到处理情况提前化,这样一系列措施下来,共为单位节约维修经费18.7万元以上,节约油料达5.65万升左右。

在日常行车中,李中学也始终以军人的要求管理自身,力求做到谨慎驾驶、文明行车,20余年来,累计行程达100多万公里,他从未出现过任何安全事故。“作为一名汽车驾驶员,能够借这点技术为南部县城建设和广大市民做点实实在在的事,内心总觉得舒坦踏实,我就是喜欢这份工作。”谈及工作时,李中学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退役不退志

在危难中显本色

一不怕脏,二不怕苦,是李中学20余年环卫驾驶员工作的真实写照。而在危难之际,他身上涌现的那种军人独有的“不怕死”的豪迈气慨更是让人赞叹。“完了,是垃圾在滑坡!”2004年冬天,李中学在垃圾场倾倒垃圾,刚倒一半时,他突然发现车身在自动缓缓后退。“糟糕!”他心里非常清楚,垃圾堆放成的悬崖有近30米高,掉下去可不得了。

在这千钧一刻的紧要关头,李中学完全可以立即打开车门,顺势一跃就安然脱险,但他却死死地踩住了刹车,并一边大声呼救。车队队长情急之下只能用钢丝绳把他的车栓在树桩上试图稳住……所幸,垃圾没有再往下垮塌,直到吊车来了,李中学终于获救,垃圾清运车也总算保住了。

“当时,我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一定要保住单位的财产!”脱险后,李中学感慨地说:“这算什么,当年我当运输兵时,常年在川藏线上跑,像这样的危险见多了,我们环卫局起步晚、基础差、欠帐多、还穷得很啊,车若不保住,哪有钱去买新车呢,再说如果没有车,明天城区的垃圾就要堆成山啊。”

2006年11月18日早上,李中学在起吊垃圾箱时发现起吊臂发生异常,在检查过程中,左手被突然断裂的机械砸伤,被医院诊断为左手第2、3、4、5指骨基底部骨折,左手背皮肤撕脱伤,经治疗后,左手无名指切除,其余四指功能受到严重影响,被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七级伤残。

面对残缺变形的左手,李中学四处求医,寻求康复之术,康复治疗过程中,无数次疼得眼泪直流,医生都劝他放弃,他却坚持说:“就是再疼再苦,我也要让我的手重掌方向盘,环卫局现在非常缺驾驶员啊。”通过一年多坚持不懈的治疗,李中学的左手基本康复。

2008年初,南部县环卫局驾驶员紧缺,加上垃圾场搬迁导致的运距增加,清运压力十分巨大。而当时环卫局临时工驾驶员的月薪仅有1000元,这个标准几乎招不到驾驶员。这时,李中学又主动请缨:”让我回来吧,我还能干!“经局领导现场测试,发现他能顺利而熟练的操作环卫车,便同意了他的请求,于是,李中学又再次回到了他心爱的驾驶室,为市民服务,替单位解困。

5·12汶川特大地震时,家人怎么也联系不上李中学。妻子在李中学管辖的中转站找到他时,他居然还在清运垃圾。妻子指着他的鼻子大骂:“你这个方脑壳,人家守中转站的人都跑了,全城的人都在跑,哪个还在上班?你不要命了啊?我好不容易把娃娃找到,又到处找你,真是气死人!”

李中学耐心地劝走了妻子,坚持着运完垃圾才回到家中。“即使大难当前,但清运工作事关城市运转与百姓民生,我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更应该冲锋在前,坚守岗位不退缩。”在抗震救灾工作中,李中学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不信谣、不传谣,还亲自到帐篷区去收垃圾、发传单,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由衷地赞叹。

后来,随着环卫局人事制度改革,李中学与不少同事都成为了合同工。“那时候我们单位的个别党员和一些正式职工思想上有些动摇,有两个正式工驾驶员嫌工作环境恶劣、待遇低、当合同工没有意义,就走上了自主择业之路。”面对环卫经费入不敷出,队伍人心焕散、极不稳定的危难关头,李中学默默写下了请战书递交党支部,并向组织表明了矢志不渝要将环卫事业进行到底的决心。

受到李中学的感召和影响,南部县环卫局车队成为了一支吃得苦、过得硬、重团结、讲奉献的队伍,尤其在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面临日益繁重的清运任务和重重困难,涌现出了多个像李中学这样的驾驶员,给全体环卫工人做出了表率。

汗水凝金,天道酬勤;戎装虽换,初心不改。多年来,李中学用军人的担当诠释了新时代退役军人报国为民的坚定信念,用坚强的意志和辛勤的汗水抒写着环卫工人无私奉献的篇章。他先后13次被组织评为建设工作先进个人;5次被城管执法局表彰为先进个人;3次被南部县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被南部县人民政府评选为县级劳动模范;2010年1月20日被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评为“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优秀环卫工人”;2020年8月,被评为四川省模范退役军人。

“苦累是光环!”对于李中学来说,更是一名退役军人的勋章!(本报记者 李彭川)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 蜀ICP备20210257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