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刊-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二版 >> 正文

都江堰市精心打造三遗之城公益名片

2023/12/14

都江堰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落实《志愿服务条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聚焦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持续弘扬雷锋精神、大力发展志愿服务事业,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以志愿服务为主要载体,有效整合资源,先后建成以理论宣讲、医疗健身、文化文艺、扶贫帮困助学支教等领域的志愿服务队伍1300余支、服务群众近100万人次,进一步提升了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全面完成了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县(市)建设任务,获评第三届四川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县(市)。

强化组织领导 完善工作机制

一是完善职能结构,健全队伍体系。建立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大队和小队三级志愿服务工作队伍,统筹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力量,建立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助学支教、医疗健身、科学普及、法律服务、卫生环保、扶危帮困8类特色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21支,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1299支。二是发挥群体优势,广泛开展活动。2023年,依托机关党员志愿者、本地乡土文化人才、五老人员、返乡创业人员等群体开展都来讲理论宣讲、“‘党建引领、志愿先行社区环境治理等志愿服务活动5300余场次,实现服务全市常住人口全覆盖。充分发挥退役军人、卫生健康等群体优势,培育战旗红、白衣天使、熊猫志愿者、都江堰市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等应急救援、医疗卫生志愿服务队伍30余支,进一步夯实志愿服务队伍力量。三是扎实开展培训,提升业务能力。依托实践中心(所、站)、阵地各平台,按照面对面教学、手把手教会的原则,累计开展疫情防控、社区治理、不文明行为劝导等志愿服务业务培训900余场次,引导机关党员、社区群众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截至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13.8万余人。

强化高位统筹 夯实阵地建设

一是科学规整点位,构建生活服务圈。以便民惠民为导向,重点规整全市中心(所、站)周边1公里范围内居民聚集区、窗口单位、农村集市等公共场所,延伸设立有人员、有项目、有管理、有标识实践站点,构建了点多面广、功能完备的“15分钟服务圈。二是规范建设标准,满足多元需求。各志愿服务站点严格按照志愿服务站点建设标准和要求已建设完成,结合群众对文化多元化的需求,依托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理论宣讲、市民教育、文化活动、科普宣传、健身活动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并向市民群众常态开放。利用线上发布活动+线下具体落实形式,通过文明兴蓉程序常态化开展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年均4270余场次,满足广大基层群众多元化、差异化实践活动需求。三是盘活阵地资源,实现全域覆盖。充分利用镇(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志愿服务站,优化市文化馆、市图书馆、市工人文化宫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窗口单位打造志愿服务岗(点),依托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市志愿服务促进中心1个,镇(街道)文明实践所11个,社区文明实践站166个,实现市、镇(街道)、社区三级志愿服务实践阵地覆盖率达100%

强化公益作用 提升管理效能

一是推进移风易俗,提升乡风文明。制发《都江堰市落实持续深化乡风文明建设十大行动的分工方案》《都江堰市乡村建设中期建设任务清单》和《都江堰市乡村建设2023年度建设任务清单》等文件,将移风易俗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作为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重要内容。全市85个农村社区全面建立一约四会制度,充分发挥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持续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五好家庭、星级卫生院落、文明卫生户等创建评选活动,不断激发农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二是选树先进典型,倡导文明新风。围绕模范典型、文化历史典故、乡贤名人,挖掘整理身边家风孝道、道德修养的好故事,广泛宣传村民关心、群众接受的明星好人,以先进典型为引领,有效激发群众自觉参与、主动践行良好道德风尚积极性。截至目前,建成成都市三美示范村29个,四川省文明村1个,成都市文明镇5个、文明村(社区)13个,都江堰市文明村(社区)48个,文明镇占比达100%、文明村占比超70%;现有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名、中国好人”14名、四川省道德模范”2名、四川好人”26名;各级文明家庭130户。三是立足群众期盼,深化志愿服务。以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为切入点,聚焦身边事,由市委主要领导挂帅,市级领导、镇(街道)第一书记带头行动,引领部门、镇(街道)、社区三级党员干部、志愿者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深入行业内部、居民小区、乡村院落,2023年开展走访调研500余次,收集群众诉求事项1635项并全部办结。2023年以来面向基层群众,扎实开展党的声音进万家”“迎大运盛会、创文明典范”“小小宣讲员·童声传党音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120余场次,引导文明风尚。

立足示范引领 打造志愿服务品牌

一是紧盯群众诉求,精准实施项目。以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为组织方式,立足群众生产生活实际,推出点赞文明,志愿”“‘缕墨香书法公益课堂”“文明旅游 你我同行等普惠性项目11个;聚焦养老、育幼、帮困以及疫情防控、抢险救援等,推出我们在一公里”“薪火筑梦”“景区党员流动急救包”“应急课堂”“童舟计划等特惠性项目5个;打造“zhì在社区老旧院落整治、乡里乡音理论宣讲、小橘子旅游志愿服务、熊猫志愿者”“林盘诊所”“赵公山救援等特色品牌项目6个,从群众关心关注的小事着手,把温暖送进群众心坎。二是聚焦精雕细琢,打造志愿服务品牌。依托文明兴蓉的线上平台形成了统单、派单、接单、办单、评单、晒单相贯通的六单工作模式,广泛收集群众需求,精准制定服务清单,打造“zhì在社区老旧院落及周边环境整治、乡里乡音理论宣讲、小橘子旅游志愿服务、熊猫志愿者”“林盘诊所”“我们在一公里等一批务实管用的特色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有效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把关怀和温暖送进群众心坎。近年来,已培育出四川省十佳志愿服务组织”1个,成都市十佳志愿服务项目”4个、十佳志愿服务组织”3个,有效激励志愿服务内容与形式多样化创新,促进志愿服务品质提升和品牌建设,有效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高质量发展。三是注重宣传引导,释放示范效应。积极与市融媒体中心相互融通合作,在都江堰发布”“文明都江堰等栏目开设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专栏,发布新闻通讯300余期,累计被中央、省、成都市文明网采用转载80余篇次,“zhì在社区文明实践项目入选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实地点位治理案例,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机制入选四川省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进一步放大文明实践示范效应。(本报记者  木之柳)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 蜀ICP备20210257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