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见证英雄志
2024-10-17
——记内江98岁志愿军老兵刘玉林
刘玉林老人(右)锻炼身体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期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起浴血奋战,最终赢得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
当年那些“最可爱的人”,很多已离开了我们,在世的也已进入人生暮年——内江98岁高龄的刘玉林老人就是其中一员。他的一生,平凡而伟大。
从学徒到军人,他义无反顾
刘玉林一生未娶妻生子,把自己交给党和人民。2006年,他住进市中区光荣院,在这里安享晚年。
党和政府没有忘记为抗战作出过贡献的老兵。刘玉林房间里配有电视、空调、风扇及独立卫浴设施,有专人照料他的日常生活起居……
刘玉林当过学徒、当过兵,种过庄稼,打过敌人,修过铁路。他既是平凡人,又是具有家国情怀的英雄。
刘玉林小学毕业后一直在钱庄当学徒,后来钱庄老板“跑路”了,他暂时无事可做。当时恰逢四川各地招兵剿匪,刘玉林积极响应,1950年3月,他与几个老乡正式入伍,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二十九师山炮连的新兵,并迅速参加剿匪行动。后来,刘玉林所在队伍被紧急调入十五军山炮连,他于1951年3月25日正式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从剿匪到抗美援朝,他勇往直前
24岁的刘玉林第一次出四川是前往朝鲜,当时虽然已是3月份,但朝鲜还大雪纷飞。“敌人机械化,我们轻装化”,为了轻装上阵,志愿军都脱掉大衣、棉衣,只穿单衣,脑袋上顶一张帕子跨过冰冷的鸭绿江。
刘玉林时任十五军山炮连一连二排七班的班长,要带领全班12名战士作战,还要负责照看用于驮运大炮的牲畜(一个班有10个牲畜)。平时,他们是细心的饲养员,确保牲畜都能得到充分照料;战时,他们则是敏捷的搬运工,迅速将大炮转移到牲畜背上,确保部队能够灵活机动地应对敌人进攻。
刘玉林进入朝鲜后参加的第一场战役,是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几十年过去了,那场战役的每一个细节,仍清晰地留在他的脑海里。
作为十五军的一员,刘玉林和战友们从朝鲜的铁原出发,参加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他们一路势如破竹,直逼釜山。后来,刘玉林所在部队奉命在青川江坚守阵地,在那半个月里,部队一直处于断粮状态,他和战友一起吃路边的蒿草,用开水烫过之后,连盐都没有加便吃掉。
1953年7月27日,中朝两国代表团与敌军代表团各方代表在朝鲜板门店达成停火协议。至此,历时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
从部队到地方,他初心如故
战争结束后,刘玉林复员,当时家人才知道当年他“不辞而别”的原因是时间紧。在抗美援朝期间,他没有机会寄一封家书,也没有机会向家人报一声平安。
被问及在战场上是否牵挂家人时,刘玉林说:“我在战场上只有一个念头——杀敌!”
1959年至1960年,他又响应国家的号召,投身资威铁路、成昆铁路建设,为国家铁路建设添砖加瓦。
刘玉林的两个弟弟深受哥哥影响,一个投身铁路建设,一个站上三尺讲台,在不同岗位为国家作贡献。
刘玉林的故事,是他个人的奋斗史,也是千千万万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缩影。如今,他快满百岁了,依然精神矍铄,眼神中闪烁着对过往岁月的怀念,更有对国家未来的无限期望。
岁月悠悠,英雄不老。刘玉林的一生,是对家国情怀最生动的诠释。他的故事,将永远激励后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本报记者 木之柳)
|